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最繁华的人民路步行街东侧,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精美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灰雕集中西建筑艺术之大成,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这座建筑系民国初年由江阴近代实业先驱者、爱国民主人士吴汀鹭先生所建,现已修葺一新,免费对外开放。
吴汀鹭,名增元,晚清贡生,出生江阴望族,曾在南菁书院攻读8年经史,因屡应乡试不第转而从事地方实业。从1920年开始,吴宅择址高巷口,聘请名工巧匠,精工构筑,工艺十分考究,历经3年多时间于1923年竣工。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反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江阴县城解放后,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此召开人民海军成立大会,此地成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5月中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由刘世湘任司令员、唐君照任政委。其后,这里相继驻过陆军、海军部队。
这组建筑别具特色,风格殊异,颇耐玩味,值得介绍一下:整座建筑布局坐北朝南,有照壁、花园、前、中、后房屋三进四侧。前二进为中式平房,第三进为西式二层楼小洋房。所有墙体用磨光青砖、红砖砌成,清水白缝,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色调明快,和谐美观。四周原有花墙,现除花园东侧围墙仍保持旧观外,其余围墙有所改建。整个建筑设计新颖、结构精巧,熔中西建筑特色于一炉。
第一进前为花园,南端有栅栏式围墙,正中开栅门,有红砖门柱一对。栅门之南有青砖照壁一垛,正中有“鸿禧”两字,四边用回纹型砖雕镶嵌。作为过道的一间建造考究,月梁、门、桁板以及斗拱、粱托均有精致的人物及缠枝木雕。南廊为平顶,红砖砌成门窗拱圈、廊柱、并嵌砌灰色砖雕。山墙顶部骑马墙呈半圆形,上饰有浮雕。北廊为鹤胫轩,漆包布方柱,磨石柱础雕琢成香篮形状,檐下密布绳连钟型木雕。往北有东西轩廊与砖雕门楼相通,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墙身用刨光方砖砌成金钱纹饰,檐下有砖雕斗拱,南北两面墙身上均有人物、禽兽、花卉、修竹等砖雕,形象生动,制作精致。墙门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麻石铺地,东西两侧为厢房。第二进为厅,歇山式屋脊。南廊为翻轩,东西山墙顶部骑马墙亦呈半圆形,嵌砌灰色砖雕。
第二、第三进之间也是天井,东西两侧为二层楼厢房,红砖砌成门窗拱圈。第三进为西式建筑,二层小洋楼。东西两侧均有木质楼梯可供上下,二楼西侧另有楼梯直通三楼,楼梯栏杆、栏板均雕刻各种图案。天花板饰有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等几何图案。山墙顶部骑马墙呈三角形,饰有浮雕。除正厅外,其余室内都有壁炉,为典型的西洋风格。
西式风格建筑
岁月如梭,风水轮流。昔日叱咤风云的国军要塞司令部改换了门庭:江阴名人馆。江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文荟萃,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如春秋贤人季札、春申君黄歇、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守城主将阎应元、晚清名医柳宝诒、近代学者缪荃孙、现代文学家刘半农、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佛学泰斗巨赞以及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名人馆分设先贤厅、军政厅、科技厅、教育厅、实业厅、佛教厅、文化厅等,汇集了243位名人,通过12个场景、130张照片、150张图板、5万多文字和多媒体技术集中展示了历代名人对国家、家乡作出的突出贡献,既具有历史凝重感,又具有时代特征。
教育厅
先贤厅
实业厅
军政厅
科技厅
文化厅
佛教厅
漫步在要塞司令部旧址,穿插于一个个厢房廊道,我思绪翻腾,聚目凝神的搜寻着历史的陈年旧迹。60多年过去了,那个百万雄师、战火满江、硝烟弥漫的年代早已成为往昔的记忆。或许,只有电视连续剧《江阴要塞》的镜头中,才能再现那一幕幕已经远去的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