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政衙署,一般大家都简称为学署,顾名思义,就是昔日江苏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
江苏学政衙署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而号称“江南官署之冠”。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原学署古建筑是十三进格局,而今只有仪门保存下来,其余部分均因年久失修或经历战火而不复存在了。
2001年12月江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重现江苏学政衙署。2002年市政府将学政衙署遗址及学政衙署后花园——中山公园进行改扩建,并合二为一。工程由加拿大筑原设计事务所设计,国家一级园林建设资质的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2003年1 月28 日初步竣工。
扩改建的江苏学政衙署从原来的3.05万平方米扩大到7.2万平方米。整个学署规划设计采用“释古而不复古”的理念,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结合的环境共生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力求创造一个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展示学政衙署及其后花园风貌,又能满足市民娱乐休闲等需求的现代都市开放空间,为江阴整个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
公园现分为学政历史文化区,生态休憩区,娱乐活动区等三个功能布局。弥足珍贵的是原有树木悉数保留,恢复了大堂遗址,新树“天开文运”石坊,重立了“澄江福地”牌坊,增辟了公园广场,疏浚了雪浪湖、玉带河,移建了中山纪念塔,墨华榭碑廊,新设了学政人物组雕,放榜墙群雕。修复了文堂书坊,美术照相馆,重建了书场和儿童乐园,使公园成为城市旅游新景观,深受广大市民和旅游者喜爱。
1.学政文化旅游区
学政文化旅游区是整个学署的重心,面积约2.65公顷。其中又分为学政衙署遗址、古民居、学政文化广场和雪浪湖景区四个区。
(1)学政衙署遗址区
天开文运牌坊
眼前这座建筑便是学政文化区的头门——天开文运牌坊。站在牌坊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署的整个布局。她是以学政文化旅游区为中轴,向后延伸至学署后花园中山公园的生态休憩区,中轴的东边是游乐活动区。同时这里也是我们大家留影的绝佳处。
江苏学政衙署于明万历42年(1614年)由宜兴移至江阴,在中山公园(当时称为“清机园”)前建设了学政衙署。各位请看这抽象的粗石牌坊,横匾上书“天开文运”四个字,寓意天降大任,文运勃兴。左右两边各书“文章有神浩气贯大江南北,风雨不动欢颜开广厦万千”。此联由清代学政光绪老师林天龄所题,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汉简隶书)。林天龄,福建长乐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江阴任学政。这是他在江阴担任学政时挂在衙署大堂抱柱上的楹联,意思是,你必须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才能写出横贯大江南北的文章,做官后不能因利益影响自己的气节,要体谅百姓的苦衷,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下联借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得。
东西两侧各设四根粗石柱,八大石柱上书“文章司命,风教总持”。这八个大字原来在衙署广场的东西辕门上,当时上至文武官吏下至百姓都不准乘轿、骑马而入,须从照壁外面绕道而进。广场上竖有两根高大旗杆,大旗上书“钦命江苏督学部院”字样。这四个石柱威严耸立,八个大字苍劲有力,显示了当年学政衙署的庄严与肃穆气势。历史遗产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复古,而是应把它看作是历史作为一种精神遗产以一种新的形态被延续了下来。
景观柱
旧的学署的十三进格局是按照风水理论中的穿宫九星法营造的布局,坐北朝南,如今的学署遵循原本的布局,在学政衙署古建筑十三进格局中,仪门的雕梁画栋是仅存的古建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仪门,去追溯学政文化。
学政衙门大堂
大堂是十三进格局中仪门之后的一进,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而今历经兵燹,又经历任学政递次增修,到清道光年间,大堂连同东西两旁的考棚一次能容纳1498名考生。
有人会问,为什么改扩建的大堂采取钢结构玻璃影壁的建筑形态?理由是钢和玻璃这种现代科技的融入,是学政文化区的一大创新,体现了“释古而不复古”的造园理念,它为学政文化区赋予了新的生命。
往里走就是原址大堂的简介,这里介绍了大堂的兴衰,考生考秀才的经过等内容。我想大家已经知道大堂是学政考试、督察生童之地,即学政大人在考试时坐着监督及抽考生员的地方,也是考生们经龙门检查后领取考卷的地方。
这里列举了历时292年,124任学政,有我们熟悉的宰相刘罗锅刘镛,南菁书院的创办者黄体芳等。旁边就是清代江苏学政衙署的平面图。依照当时的学政要求,衙署应设立在省城,而江苏却都设在了江阴。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衙署未设在省城在全国只有三处:安徽太平府、陕西三元县、江苏江阴,而那时的江阴学政衙署要接纳来自8府3州的考生,学政的地位相当于督和抚,由此可见学署在当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说到此,大家或许会有疑问,一般省份的学政衙门大多设在省城,江苏省又何以会把学政放到江阴来呢?江阴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何以成为学政衙署所在地呢?这主要是因为江阴地理和交通的便利。江阴既处在南京和上海之间,又是江苏四方的正中位置。同时也是长江下游江面最狭窄处,方便渡江。江阴身处江南水乡,舟船远比车马重要,早在宋朝的时候就被称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而且,当时江阴人文彬盛,那么,江阴成为学政的首选之地就不足为奇了。
(2)学政文化广场区
四碑记
也许大家己经发现,学政文化区这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有一大特点,就是利用景点触式——玻璃构架,将学政文化区以展品陈列的方式展示于游览者的眼前。四块碑位于文化区的中轴线上,这四块碑记基本概括了清代以来学政衙署的沿革和盛衰沧桑。石碑镶嵌于巨型金山石四面,并以玻璃罩围护,其形制内古朴外精美,常引游人驻足细读。
《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碑立于清康熙年间,由邑人曹禾撰文;
《增修江阴考棚记》碑由道光学政祁隽藻撰文,《增建江阴考棚记》由同治学政林天龄撰文,这三块是记录当年修复考棚情形的碑,分别立于清道光、光绪和道光年间。以上三块碑文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学政衙署的兴衰经历,并从中感受到古代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形,启迪良多。这一块“新改扩建的江苏学政衙署遗址”是政协郁志刚同志撰写,并请南京马士达先生题写了《重修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碑记》,主要记述了学政衙署的沿革及与中山公园的关系,概括了百年以来这座“江南衙之冠”的沧桑演变。
地碑
这里是当年考生的考场区域,中轴线的地面上镶嵌着十块地碑,地碑的撰刻延续着历史,这些地碑包括学政的生平、诗文风格的简要述评,王先谦和张廷璐的诗作也在其中。历任江苏学政既是朝廷的重臣,也是饱学之士,还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下沉斜放的地碑,平铺的玻璃,使古代与现代的要素融合起来,既服从于整个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创新理念,也考虑到展示学政文化的多姿多彩的一面,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利于行人驻足阅读,又不碍中轴线上视线的畅通。有心的读者可花时间仔细品读。
学政组群雕塑:
江阴历史上的124位学政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官衔,对江阴地方教育和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并给江阴留下了许多佳话。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向前看,左右对称布置的是李因培、刘墉等最有影响的明清八大学政的情景雕塑,雕塑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八位青铜铸成的学政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① 刘墉、刘环之、刘母三到学署的”雕塑
刘墉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与大贪官大奸臣斗智斗法的宰相刘罗锅,他的形象已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他一生在各地任官,在江阴连任2任,正直而有威望,又是大书法家,逝世后入祠贤良祠,赐福“文清”。
群雕左边是刘墉侄子刘环之,一付饱读诗书的稚气,依偎在老人身边,中间是刘墉的母亲,一脸重游旧地的欣喜,右边是刘墉,一脸诙谐的表情 ,搀扶着母亲,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刘怀之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刘墉家中。刘怀之后来也做了江阴的学政。
②“张廷璐考场视学”雕塑
张廷璐是清朝时的学政,曾经在江阴连任了三届,他的一位哥哥就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出现在雍正皇帝身边那位著名的大臣张廷玉。张廷璐少年学成,弱冠时已名扬大江南北,是著名的诗人和文章家。
我们来看他的一身装束,这是典型的清代官服,脖子上有一串珠子,总共108颗,顶带及翎子也非常讲究,是一位一至三品的正宗装束。他文化修养极高,参加科考得了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
③“景福飞章报京”雕塑
群雕是景福的仆人送奏章前的一幕场景,主人的叮咛,仆人的焦虑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主仆之间的情感。这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江阴闹旱灾,整个西乡庄稼颗粒无收,当地农民就拿着枯死的秧苗来到县衙,要求减免税收,县太爷以农民闹事,把此事汇报到了省里,要省里出兵镇压,消息传到了景福那里,他了解真相后,立刻拟了一份奏章,跟徐、杜两位最贴心的衙役说,七日之内如能把奏章送到京城皇帝手里,你们就为江阴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两位衙役满口答应。因为按照当时规定,学政享有特权可直接将奏章送到皇帝手里而不需一级级上传,这就节约了大量时间,两衙役骑两匹快马,果然第七天就将此奏章送至皇帝手里,让其先知道了真相。皇帝于第八天收到了省城的奏章以后说:“此事我已明了,不必大惊小怪。”并下诏同意减免税收,并将县太爷严办,而两衙役呢,终因日夜兼程,操劳过度,不久双双夭亡,江阴人十分感激他们,为了纪念他们,建立了景公祠和徐、杜两位附祠。特地塑了这幅雕塑,让所有的江阴人从此铭记住他们。
④“黄体芳左宗棠对弈”雕塑
黄体芳曾任兵部侍郎,掌握全国的军事,在当时很有声望,属于清流派。他喜欢骂人,抨击权贵,李鸿章都没少被他骂,由于黄体芳弹劾显贵,光绪七年,被外放,任江苏学政。黄体芳喜欢喝酒,即使在童生点名时,仍然酒不离身,以酒代茶,但仍不误事。他在位时,为江阴实施改革,其中重要的举措,得到了两江总督左宗棠赞助,创办了书院,黄体芳将书院定名为“南菁”,取朱熹《子游祠堂记》中“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意思,体现了他“托古改制”的思想,即希望在南方的学术界独树一帜,建立新的学风和新的学派,以达到“南国菁英,于兹孕育”。如今的南菁中学已是全国一流的高级中学。这场景就是黄体芳和左宗堂下棋的情景。
⑤“夏同善查禁生童吸食鸦片”雕塑
说起这个人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说到杨乃武与小白菜,大家应该非常熟悉的,就是在民间熟知的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帮助他的浙江同乡举人杨乃武平反冤狱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到江阴来做学政时,为江阴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他看到清末大量的人吸食鸦片,江阴的读书人也有人参与,所以他开始整顿风气,不允许江阴人吸食,更不准考生吸毒,谁吸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资格,方法就是检查考生的手指,吸食大烟的人手指有异味和变黄。这组雕塑就是夏同善在检查考生的情景。他做的另一件好事在君山上自掏腰包移植了五万棵松树,造福了江阴人民,深得民心。
⑥“骆骎曾援笔赋诗”雕塑
明代的第二任学政,他的诗做得非常好,在他任职期间,出资修建考棚,又在文庙建立吴公祠,在雪浪湖开创了文人吟唱的雅会。
⑦“李因培持卷诵读”雕塑
李因培,云南人,在江阴连任2届学政,很是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重用。史书上记载说,乾隆下江南巡视,曾赋诗赐给李英培。江阴博物馆就保存有这块事实的乾隆御碑,后来,李因培在湖南任官时,因当地库银舞弊一案受牵连,被皇帝赐死。
⑧“王先谦灯下阅卷”雕塑
这是展现王先谦灯下批阅考卷的场景,他学风非常严谨,并且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的贡献。王先谦以国子监祭酒接任江苏学政,到江阴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皇帝奏准在南菁书院内开设南菁书局,刊刻经籍和论著,此后由历任学政和院长陆续主持编务。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哥伦比亚图书馆、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等都藏有南菁书院所刊印的版本。特别是《皇清经解续编》(简称《南菁经解》)反映了清代汉学的成就,是研究经学史的重要文献,对现代研究中国语文学和汉语史方面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雪浪湖景区
游客们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雪浪湖景区,包括三个景点:雪浪湖、列岫亭、桐梓堂。
雪浪湖
雪浪湖是学政节署后花园――中山公园的八景之一,新建的雪浪湖方形巨石层叠,巨石上涌泉瀑布,如烟波浩淼,水势弥漫,宛如又回到了昔日“雪浪石诗有画,涛净摩雪浪势”的景色中去了。
列岫亭
江苏学政衙署后花园——中山公园有列岫亭,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月,张廷枢(字景峰,陕西韩城人,康熙壬戌进士,由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任)任江苏学政。临任前,康熙特召他面谈,并赐书,康熙赐书中谈起列岫亭,并写下“不到列岫亭,讵知亲切处”之句,叮嘱张上任后,闲暇的时候不妨来此亭一游。张上任游览后,被这风雅秀美又不失威严伟岸的景色所打动,并勒石纪念。
桐梓堂
桐梓堂是中山先生1912年亲临视察江阴的演说处。其旧址在大庙巷西厅城隍庙内。此番重建公园,为与中山纪念塔呼应起来而重建桐梓堂,恢复这一纪念地。
(4)古名居区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学政衙署的古名居区了。它也包括三个景点:澄江福地、宝文堂、放榜墙。
澄江福地
首先介绍的就是澄江福地。江阴别称澄江,简称“澄”,“澄”意为清澈,澄江是江水清澈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大江自京口,委折而南,浩漾澎湃,势益壮, 越数百里,聚为澄江之区”。这也许就是澄江的地名由来吧。江阴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江阴有澄江书院、澄江桥、澄江河,江阴民运巷曾经有“澄江福地”牌坊。现将牌坊移建,与古民居群、宝文堂相辉映。“澄江福地”,由夏国贤行书,背面“古崇圣院”,由郁志刚隶写。
宝文堂
走过澄江福地,宝文堂就在眼前了。宝文堂书坊主人王廷贵,了解到江阴是江苏学政衙署所在地,清同治年间(1864年)举家迁入江阴城内,在学政衙署东侧大街上,开设“宝文堂书坊”,木版印刷《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传统文化读物,也大量印刷中医书籍,如《汤头歌诀》、《扁鹊心书》等数十种。书籍畅销全国,也曾远销日本东京等地。王先谦在南菁书院设立书局刻板印刷时,书坊也承接书局的业务。宝文堂书坊是江阴印刷史上是最早的一家,也是江阴历史上人文荟萃、文化事业发达的见证,也是古民居群中唯一旧有留存实物。
放榜墙
放榜墙就是学政发放录取名榜的地方。每到这个时候应试童生都要来看榜,闲等百姓也要来看热闹,放榜墙前15尊雕塑群像就是表现看榜这一历史场景的,其中生童面目表情各个不一,从中不难判断出哪一位高中。因为那时倡导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秀才虽然很不起眼,却是仕途的起点,因此看榜一瞬间,是决定考生一生命运的重要时刻。这些考生有的盼发榜一夜未合眼,有的屡试不取心存侥幸,有的一冠冲天得意忘形。瞧这位相面测字的江湖客,年岁已大,或许是早年不中,不得已而沦落,虽然是来看热闹,却是触景伤情而面带忧愁。再如这位表现得气急败坏的童生,显然是没考上。
顺便说明一下,被录取的新生,学政要在考棚大堂召集行簪花礼。他们个个雀顶蓝袍,赴宴簪花,脸色生辉。然后随同各府、州、县官到文庙拜谒孔子,再到学宫明伦堂拜见学官,这算是正式入学了,(又称入泮)。当时鸣炮奏乐,十分隆重。
2.生态休憩区
生态休憩区,该区域又分为中山广场区、万寿山景区、荷花池景区、玉带河景区、科举博物馆等五个区域。
中山广场区
① 纪念塔
各位,这就是中山纪念塔,1912年孙中山先生视察江阴炮台,并在桐梓堂发表演说,号召江阴人修路,改善江阴交通闭塞的局面,并慷慨陈辞“让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江阴的锡澄路就是在这情形下建造的。
1925年10月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江阴,南菁、励实两所学校的师生们万分悲痛,为了纪念他,师生们集资在园内建立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因此寿山公园改为中山公园。1936年,两校学生会重建纪念塔。塔高5.04米,塔座有7根石柱穿链卫护。2002年,在公园改扩建时,由于中山纪念塔、忠邦亭、六角船亭这三个景点从忠邦亭的角度看纪念塔和六角船亭在一条直线,影响了学署的整个布局。为整体布局需要,特将该塔位置移至公园南北中轴线上。塔体改换成中国一流的房山汉白玉材料制作,采用了世界先进现代建筑技术——点驳接软性钢索全玻璃结构。顶部淡淡的灯光色彩在夜间仿佛罩上一层光环,周围水池中的塔身倒影,把中山纪念塔烘托地分外高大。
中轴线的学政文化历史长卷到这里便实现了质的飞跃,历史自新文化运动又开始了新的一页。
② 忠邦亭
大家请看对面的忠邦亭,江阴古城南城门上原有“忠义之邦”四个字,它是由江苏学政、户部侍郎姚文田所书,1937年被日本人炮火炸掉2个字,仅存忠邦二字。1946年8月建忠邦亭,将姚文田的二字原样恢复在这里,来纪念死守孤城81天的江阴义民。
③ 千年紫藤
紫藤长廊。
中山公园引人注目的活文物就是这七棵紫藤,你们看粗大的枝干苍劲有力,势如盘龙虬曲,缠绕在钢架之间,这些紫藤中的两棵相传是宋代所植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故亦可称“寿藤”。它比苏州拙政园内明代文徴明手植紫藤早了将近五百年,因此更显得珍贵。每逢春末夏初,紫藤花满架,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白居易有诗盛赞这种植物,日本人特别崇拜紫藤,日本的藤冈县每年都要来人到江阴看紫藤。
④ 中山公园原大门
中山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初年,这里曾是孙氏的私家花园,范围比现在大得多,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江阴人季科辞官养母,在孙氏花园旧址修筑了一个园林,取名清机园。当时已初具规模,有“屋里山藏靠古寺,洞中泉绕万峰云”的说法,在江南一带有较高的知名度。明万历42年,江苏学政移至江阴,清机园便成为学署的后花园。学政制度废除后,公园改名为寿山公园。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而建中山纪念塔,同时将寿山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中山公园的原大门被保留下来了,成为公园一景。
⑤ 照相馆
中山公园的美术照相馆是二十年代江阴城中最早私人开设的照相馆之一。该照相馆曾引进上海先进的照相设备。1925年初爆发第二次齐卢战争,江阴是战场。齐燮元的部队退守江阴城中,卢永祥部的白俄炮手占据黄山,向城中用大炮轰击,围城七天,真是惨不忍睹。当时江阴的美术照像馆摄影师始终在拍摄跟踪报道,留下许多珍贵历史照片。
大家请看,新改建的照相馆保持了门墙的原有风格,对楼体进行了改造,灰色砖面墙体与透明玻璃相衬托,体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理念的融合。改造后的美术照相馆,陈列着江阴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照片,供游人缅怀历史。
万寿山景区
① 万寿山
万寿亭
又称梅花岭,万寿山虽小,确有一番来历,诗人沙曾达诗云:“三十三山合境环,澄江形胜绝尘寰,真龙归宿传何处,万寿名尊在此山”。 乾隆年间县官蔡澍修学宫称这座山为江阴诸山归宿处。因万寿山刚好是三十三山尾部的归宿点,故也是天目山余脉的收束处。
② 獬缙亭
八角獬缙亭俗称状元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石柱镌刻龙云出海,双狮戏珠,凤凰朝阳,鲤跃龙门及蜂猴于亭上,这是明代知县许达道所建,他是为了勉励江阴人刻苦自励,读书中举夺魁而建的。
荷花池景区
荷花池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84年),刘墉任江阴学政时所建,周围有学署八景“墨华榭”、“雪浪湖”、“存雪亭”、“永慕庐”,现墨华榭已移建。
新建的荷叶桥跨度30米,形状宛如即将张开的荷叶,夜间在灯光的照耀下,成为景区的一亮点。
玉带河景区
玉带河与万寿山相呼应,构成了中国建筑背山面水的传统格局。华灯初放的时候,玻璃金属构架的长廊宛如一条晶莹剔透的巨龙,守护着学署。
科举博物馆
① 墨华榭
光绪十一年,长沙籍王先谦到江阴任学政,大修后花园。他亲自挖掘出数十块前任学政诗文碑记,包括骆曾、李因培等学政所题诗文。骆骎曾是第二任学政,他在江阴呆了三年,对江阴这块土地有了感情,眼看即将离任,便作诗勒石留念。此后学政每届换人的时候,往往都留有诗文,且都按照骆骎曾的韵而写,因此叫“步原韵。为保护这批文物碑记,王先谦将石刻重新嵌砌在墙壁间,供人瞻仰,称之为“墨华榭”碑廊,共有27块碑刻。
② 心经碑
园内的另一镇园之宝,狂草心经巨碑,其书法线条和用笔的意趣与千年紫藤的精神十分神似,堪称园中“双璧”。奇碑狂草心经碑,是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是江阴“三奇”中的一奇,这三奇还包括奇人徐霞客,奇树红豆树。心经碑形制奇大,书法奇伟,镌刻奇工。碑文共6块,原碑每块高达12米,宽3.2米,为国内写经书法的罕见之物。书法的内容是佛教著名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共260字。碑首有明代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的题跋,落款刻有“比丘道松书之”,书者是个和尚,但书者姓谁名谁已经无法考证了。全碑的雕刻艺术十分独特,章草虽是阴刻,但观察时线条的立体感酷似阳刻,令人叹奇。
③ 赐闲堂
3.游乐活动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学署的游乐活动区,该区域既是儿童游乐的天堂,更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二侯祠书场
位于公园东端的是二侯祠书场。这里运用“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造园理论,利用书场屏俗后面的民房。二侯祠书场是双层硬山顶仿古建筑,体量宏伟,全木结构。书场四周廊环绕,有侧门、角楼和水榭相互掩映,倒影水中,似长画卷,似抒情诗,如今已是老百姓绝佳的休闲娱乐、听书说唱的好地方。
二侯祠书场的来历,可溯源至明嘉靖年间,这里原有“二侯祠”,是为奉祀明代开国大将吴良、吴祯兄弟的。据地方志记载吴氏兄弟二人是安徽定远人,性刚毅、有胆略。元朝末年,投朱元璋军中,屡立战功,擒获张士诚,因此被封为江阴侯、靖海侯。
清同治年间,高蒲生创办二侯祠书场,茶馆设在二侯祠享堂前靠东庑屋,可容400听客,江阴文人称之为“是我庐”。苏州评弹是流行江浙沪的曲种,是传统曲艺中的江南明珠。江阴人素爱听说书,有“华东第一书码头”之誉。如此豪华高档的新建书场设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