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傲然挺立的刘氏三兄弟故居。它坐落在澄江镇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平房瓦屋、青砖通道、六角图门、长窗楹阁,完全是普普通通的清末江南民宅,真是无法把它与那三位伟人联系起来!可就是在这样一处不起眼的房屋中诞生了文学家、演奏家、作曲家三兄弟!
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我走进了故居。迎接人们的是两棵郁郁葱葱的百年天竺。据说,这两棵天竺是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下的,至今已有100多年了,真是名副其实呀!它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仿佛是在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刘家执著、勇敢的奋斗精神,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顺着人们的脚步,我进入了第一进正厅。一抬头,便是一块匾,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三光”。匾下,刘氏三兄弟的头像默默注视着人们。那是三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头像也是微微含笑,但它却让我感到一阵庄重袭来。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橱窗中放置着他们的手迹,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为三兄弟的成就与生活作风所形成的强烈对比震得无话可说了,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第一进正厅左侧是刘宝珊曾经办的私塾,桌上乃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私塾不大,却是三兄弟最初的启蒙处。私塾正前方挂着一幅孔子像,证实了刘家是一户书香门第。
正厅右侧是刘天华父亲的卧室,过惯了幸福生活的我根本无法想像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还住着一位伟大的父亲。
想着,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为了纪念刘氏兄弟的曾祖母——夏氏,故得此名。
一回头,无意间看见了刘天华的卧室,进前一看,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摆上几件普通的家具就显得十分拥挤了。当我的目光留意到那张挂着蚊帐的床时,不上得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位学生去拜访刘天华,来到他家,听见一阵幽扬的乐声。这乐声真是妙哇!有如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这位学生听得入了迷,却没有见到弹琴之人。
原来,那是刘天华在弹琴,由于夏天太热,蚊子多,于是,他躲在蚊帐里练琴。虽然练得满头大汗,仍沉浸在音乐之中,这美妙的琴声传出老远、老远……
我又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这块竹园也十分朴素,只是那几枝翠竹散发出阵阵竹香。难怪,刘半农用他的诗为世人讲叙了这深深故乡情!我一边赞叹着一边走出了故居。
走出20来步远,脑海中却抹不去屋内简朴的设计,刘天华的代表作《光明行》随着路人的脚步声响在耳畔。刘氏三杰的精神在我脑海中成为永恒的定格。我知道,为了实践它,我还要好好儿努力……
(By:姗姗童话 )
|